点多面广,成为八连建设新常态。指导员王鸿绪对这种新挑战有着最直观的感受——野外条件下,如何加强连队建设;召开支委会,应到的委员都凑不齐怎么办;评功评奖,对长期在外学习集训官兵情况该怎么掌握……

转型后,八连第一次野外驻训就“麻烦”不断。野外条件下,很多训练场地需要临时构设,而习惯营区训练模式的八连,训练器材都没带齐全,不得不临时改变训练计划;有的官兵只带了两套换洗衣物,遇上梅雨季节来不及晾干,只能借别人的穿。

“表面上看,这些问题是准备工作不细致。实际上,还是以前当‘城市兵’的思想没有转过来。”熟读连史的王鸿绪记得,陈毅元帅曾告诫进驻上海的官兵,野战军在别处打仗要野,可进了上海不能野。

如今,再次回归“野战军”系统后,八连必须重新“野”起来!

“思想好,能分析。”毛泽东在《八连颂》中赞扬的八连品格,如今在野外发挥了强大的生命力。他们每月评选“建言献策之星”,让官兵更主动地参与到连队建设中来。哨位如何构设、训练怎么组织、伙食如何调剂……在这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上,官兵踊跃建言。

时任小队长郭家林负责驻训时战备工作规范。小到背囊内的物资如何分层放置,大到战备出动路线怎么规划,他带着4名党员骨干一遍遍研究检验。最终,八连战备出动时间比刚驻训时快了许多。

那次,八连派两名士兵去院校学习潜水。一次阶段考核,士兵邵金伟成绩不好,另一名士兵认为他给连队抹了黑。

邵金伟觉得有点委屈:自己学习已经够努力了,怎么能因为一次没考好,就被全盘否定?

两人因此大吵一架。收到学校情况通报后,指导员王鸿绪没有念“紧箍咒”指责他们,而是鼓励他们互相帮助。

八连官兵的表现得到上级和众多兄弟单位的普遍认可。据统计,八连在外学习集训人员,一半以上都获得过“优秀学员”。选派到驻香港部队和其他友邻部队的官兵,大多很快走上骨干岗位。

如同一位作家在书中称赞的那样,八连官兵是“一条流动的星河”,带着八连精神流向祖国的各个角落。

今年4月下旬,八连千里机动至某训练场,展开年度低空伞降实跳训练。

通过数据分析,导调组给出结论:八连出动时间迅速、处置情况灵活、计划方案周密,综合表现评定为“优秀”。

转型为特种作战分队3年多来,八连的训练水平大幅提升。转型之路,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千锤百炼,八连官兵最有体会。

转隶之初,首次按照特种作战模式参与全旅训练考核,八连成绩平平。“早在授称那年,连队为了防骄破满,就确立了揭短亮丑制度。”面对当时的转型阵痛,指导员王鸿绪说:“八连绝不做荣誉守成者。”

支部第一时间召开训练形势分析会,梳理出20多项训练短板。各支部委员采取“划片定责”的方式,制订时间表。那段时间,连长和指导员全下沉到特战小队,担任小队长,带头研究特战训练。八连发起集体冲锋,每周组织一次考核,成绩张榜公示。

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持续展开艰难探索。当时,八连的特战岗位人才专业对口率不足10%,人才建设成为最紧迫的任务。

每次上级组织特战集训,八连官兵都争着参加。被连队选中参加集训的骨干不负众望,带回一批又一批训练教案和心得。

下士朱建平,是八连历史上第一个完成800米高空伞降的勇士。3年前,他代表连队到某旅参加伞降骨干集训。

盛夏骄阳,朱建平训练离机定型动作,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,好几次中暑清醒后,他又爬起来接着练;为了揣摩着陆定型动作要领,他每天从2米多的高台跳下100多次;过去一看书就头疼的他,还啃下厚厚一本伞降教材,写下3万多字的学习笔记……

上天下海,八连官兵羽翼日益丰满。2018年,即将满服役期的四级军士长彭勇,为了给连队积累深潜经验,冒着生命危险,成为全旅第一个下潜到深水区的士兵。

集训结束后,彭勇把集训心得交给连队党支部,作为留给八连的礼物。

为什么八连官兵都那么拼?八连连长吴兴虎回答:“别人努力拼搏,我们必须努力拼命!八连人有个共识,如果转型路上掉了队,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。”

转型路上,八连不断蓄能。他们发动群众性大讨论,集思广益梳理出《与实战脱钩的20种表现》,成为连队练兵重要参考;狙击训练,他们设置平面长距、高点仰角等多维度射击场地,摸索野外生存等多任务实战演练;攀登训练,他们摒弃一味求快的思想,以战斗编组隐蔽接敌作为背景……

信息也是生产力,精简才是硬道理!情报猎手带你突破信息迷雾,每日独家为您锁定最有价值的IT行业新鲜事。打开微信,扫描关注,赢取每月粉丝奖!百度测试文字!www.baidu.com

上一篇: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某旅开展涉网清理整治 下一篇:“国际军事比赛-2020”即将举行

发表评论